呼和浩特京蒙国医中医医院

呼和浩特京蒙国医中医院-医保定点医院
呼和浩特京蒙国医中医院-北京内蒙医师团队
04716321666
    home首页>>医院动态

    【健康科普】别再盲目补钙了!中医治骨关节炎,关键在 “通” 不在 “补”

    时间:2025-11-13来源:呼和浩特京蒙国医中医院


    “上下楼梯膝盖发软,一使劲就疼”

    “蹲久了站起来,关节‘咔咔’响个不停”

    “阴雨天一到,膝盖就又酸又胀,像裹了层湿棉花”……

    如果你或家里的长辈常被这些问题困扰,很可能是被“骨关节炎”盯上了。可以把此篇文章转发给他,摆脱疾病困扰。

    骨关节炎又称“退行性关节炎”,是中老年人的“老朋友”,尤其偏爱膝关节、髋关节、手指关节。西医认为它是关节软骨磨损退化的“衰老病”。而在中医眼里,这可不是单纯的“老了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—— 筋骨失养、气血不畅、邪气侵袭,才让关节“罢工”。

    今天,京蒙中医医院专家带大家用中医视角,读懂骨关节炎,教你用简单方法护好关节,少遭罪


    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    一、膝关节的“协同体”:骨、筋、肉


    中医将膝关节的结构归纳为“骨、筋、肉”三大核心,三者各司其职,又相互依存,共同维持关节的稳定与灵活:


    01

    骨为“支架

    膝关节的骨骼(如股骨、胫骨、髌骨)是支撑体重的基础。中医称 “骨者,髓之府”,骨骼的强健依赖“髓”的滋养,而“髓由肾生”—— 肾气充足,髓液充盈,骨骼才能坚硬、耐磨损,这也是膝关节能承受数十年负重的根本。


    02

    筋为“动力”

    膝关节周围的肌腱、韧带(如髌韧带、内外侧副韧带)在中医里统称 “筋”,“筋主束骨而利机关”,相当于关节的“传送带”:筋的弹性好、张力足就能带动骨骼灵活屈伸,避免关节卡顿;若筋脉松弛或僵硬,膝关节就会出现“打软腿”“活动受限”。而“筋由肝养”肝血充足,筋脉才能得到濡养,保持柔韧。


    03

    肉为 “缓冲”

   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(如股四头肌、腘绳肌)是“肉”的范畴,中医认为“肉为墙”肌肉丰满且有力量,能像“减震垫”一样缓冲走路、跳跃时对关节的冲击力,减少骨骼与软骨的直接磨损。同时肌肉的收缩还能促进关节周围气血循环,为骨和筋提供“营养补给”。“肉由脾生”脾胃功能好,气血生化充足,肌肉才能发达有韧性。



    简单来说:肾养骨、肝养筋、脾养肉。膝关节的健康本质是肝、脾、肾三脏功能的 “外在体现”。



    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    二、膝关节易受“邪气侵袭”:寒湿为祸,瘀血为患

    中医认为膝关节作为“负重枢纽”是“邪气易攻之地”—— 当脏腑功能衰退、经络气血不畅时,外界的“邪气”就容易趁机侵入,加重膝关节问题。最常见的两种邪气是“寒湿”和“瘀血”。

    01

    寒湿侵袭

    中医讲“寒主收引,湿主黏滞”寒邪会导致膝关节周围气血凝滞、筋脉收缩(比如关节发凉、僵硬);湿邪会阻碍气血运行,让关节产生“沉重感”(比如酸胀、活动不利)。

    寒湿结合就像给膝关节“裹了一层冰湿的布”,既让气血不通,又让骨筋肉失去滋养,久而久之就会引发疼痛、肿胀,甚至导致关节变形。常见诱因多为夏天空调直吹膝盖、雨天膝盖淋雨、冬天穿得少露膝盖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(如地下室)等,都容易让寒湿邪气侵入。

    02

    瘀血阻滞

    膝关节若曾受外伤(如摔倒、碰撞)或长期姿势不当(如久坐、久站)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形成“瘀血”。瘀血就像堵住水管的泥沙,会阻碍气血对膝关节的滋养,同时产生“刺痛感”—— 这种疼痛位置固定,按压时加重,还可能伴随关节肿胀、皮肤发紫,严重时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。

    常见诱因多为年轻时膝关节受伤未彻底恢复、长期从事蹲跪工作、运动后未及时拉伸等,都可能导致瘀血滞留。

    三、膝关节病的中医外治方法

    外治是膝关节病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,聚焦“通经络、止疼痛、祛邪气”操作,直接且起效较快,核心方法如下:

    01


    针  灸


    选膝眼、阳陵泉、阴陵泉等穴,通过刺激经络,疏通气血、缓解痉挛,尤其适合关节僵硬刺痛明显的情况,每次约 20-30 分钟。

    02


    艾  灸


    多用温和灸或隔姜灸,对准膝关节疼痛点及周围穴位,借艾草温热之力驱散寒湿、温通经络。对怕冷、遇凉加重的膝关节不适效果佳,每次30分钟。

    03


    推  拿


    以轻柔手法为主,如揉按膝关节周围肌肉、缓慢活动关节、点按穴位,能松解粘连、促进局部循环,减轻肿胀酸痛。

    04


    中药外敷


    将活血通络或散寒除湿的中药打成粉,调制成糊敷于患处,通过皮肤渗透药力,直达病灶缓解疼痛肿胀,每次敷 2-4 小时。

    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    四、日常膝关节的护理方法

    骨关节炎的调理“养”比“治”更重要。做好这 6 点,能让关节 “老得慢一点”:


     3个“要做”

    1

    要“适度动”

    避免久坐不动,但也别剧烈运动。推荐打太极拳、练八段锦动作缓慢柔和,能活动关节增强肌肉力量,又不会磨损软骨。也可以每天散步 20-30 分钟,选择平坦的路面,穿软底鞋。

    2

    要“护好暖”

    关节怕凉怕潮尤其是秋冬季节,出门记得戴护膝(选透气、有支撑力的);夏天少穿短裤、短裙,空调房里盖个小毯子在膝盖上,别让邪气“钻空子”。

    3

    要“控体重”

    体重每增加10斤,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30斤!保持健康体重能大大减少关节的“磨损率”,对膝盖髋关节都友好。

    3个“别做”

    1

    别“过度用”

    少爬楼梯、少爬山,避免长时间蹲跪(比如擦地、种菜)这些动作会让关节承受巨大压力,加速软骨磨损。

    2

    别“盲目补”

    很多人觉得关节疼就是“缺钙”,疯狂吃钙片、喝骨头汤。其实骨关节炎不是单纯“缺钙”盲目补钙可能没用,还会增加身体负担。最好先辨证,再针对性调理。

    1

    别“硬扛疼”

    关节疼时别忍着,也别随便贴止痛膏药(有些膏药含麝香、冰片,寒性体质的人越贴越凉)。及时用热敷、按揉等方法缓解,若疼痛加重,一定要找专业中医调理。

    五、出现这些情况,别拖!及时找中医干预



    如果关节不适持续2周以上,或出现以下情况,说明关节问题在加重,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:

    · 关节疼痛影响正常走路、上下楼

    · 关节肿胀明显,甚至出现畸形(比如膝盖“内翻”“外翻”)

    · 早上起床后关节僵硬超过30分钟,活动后也无法缓解

    (注)本文信息仅做健康参考,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,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。我单位尊重原创,发布的部分文章、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是分享咨讯,让大家获取到更多健康知识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!


    上一篇:【健康科普】这件日常小事正在偷走气血!中医4招立刻止损,长寿自来!

    下一篇:【健康科普】手脚冰凉多年?中医调理秘籍,暖到骨子里

    推荐医生
    • 石家庄儿童医院专家聂亚玲

      王永春特聘专家

      咨询

      主任医师
      北京广安门医院原医务处处长

      心血管疾病:冠心病、心律失常、高血压、肺心病;脑血管疾病:脑外伤、脑血栓、脑梗恢复治疗;呼吸疾病:慢性肾炎、肾结石;风湿免疫疾病: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;更年期综合症,皮肤湿疹,皮,带状疱疹,糖尿病,干燥综合征,血管神经性头痛,抑郁症,下肢静脉曲张及动脉斑块肿瘤扶正祛邪康复治疗等。

    • 石家庄儿童医院专家涂雪松

      于渐慧特聘专家

      咨询

      中医学博士
      北京同仁堂名医

      1、内科疾病:头痛,眩晕,心慌,胸痛,失眠,长期疲乏少力,咳日久不愈,胃痛胃胀;肩痛(肩周炎),颈椎僵痛,腰腿痛,长期便秘或腹泻,小便短数等。擅长肺结节,肝癌,肺癌疾病治疗。 2、妇科疾病(如:痛经,月经不调及产后恢复);儿科疾病(如小儿久咳,食欲不振等);皮肤疾病(如湿疹,荨麻疹等)。 3、擅长调理体质,如虚寒体质,寒湿体质,易上火体质,气血亏少等。

    • 石家庄儿童医院专家赖宏

      李林默特聘专家

      咨询

      主任医师
    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中医科主任

      对中医内科、妇科的部分疾病有特殊的研究和疗效。如:萎缩性胃炎,结肠炎盆底肌松弛症等。尤其是中药+点穴治疗胃下垂,脱肛,子宫脱垂获得医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对乔本氏甲状腺炎,乳腺结节,痛经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方法。

    免费一对一评估分析

    来院路线

    来院路线
    医院地址: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山西路73号商业楼(原丰州鞋城)
    门诊时间:
    周一至周五:
    上午8:30~11:30 下午14:00~18:00;
    周六周天及节假日:
    上午8:00~11:30 下午14:00~18:00

    免费一对一评估分析

    健康热线:0471-6321666
    医院地址: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山西路73号商业楼(原丰州鞋城)
    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依据!
    ©CopyRight 呼和浩特京蒙国医中医院儿科
    蒙ICP备2024018577号